摘要:什邡刘昌琪:德阳一等奖
全国群文阅读十大明星教师团队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省赛金奖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国赛银奖
省教育厅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
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典型
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
《德阳好课晒起来》
节目主办:
德阳市教科院
广汉市教育局
节目承办:
广汉市研培中心
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
节目策划
德阳教科院 冯学敏
德阳市教科院 陈述
小镜子心语 张晓静
(为了帮助老师和孩子们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展示德阳小语人的风采和近年来的教学教研成果,小镜子心语特别推出了《德阳好课晒起来》特别节目,期待这个平台能够让老师们和孩子们变得更加优秀哦!)
(本期晒课执教者——刘昌琪:什邡市实验小学教师,先后被评为德阳市骨干教师,什邡市优秀教师、十佳语文教师。她践行“大语文教学观”,通过“书籍漂流”“循环日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获得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德阳市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本期课例曾荣获群文阅读赛课德阳一等奖。)
(本期课例指导者——什邡市教科所刘龙光和张洁老师)
《借物喻人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阅读等方法阅读群文,找出作者所借之物和所喻之人的相似点。
2.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进行表达。
3.感受文本中暗藏着的丰富的人性之美。
【教学内容】
《蜂》《墨梅》《石灰吟》《白杨》《葵花之最》
【教学重点】
理解物与人的相似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主题回顾 导入铺垫
一花一鸟总关情。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的作者分别借什么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小结:这四篇文章都在借物抒情。
其中《落花生》这一课还有独特之处(出示语段),请你读读这两段话。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告诉孩子,做人要做像什么一样的人?(生答)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现在一提到花生,你的脑子里是不是容易联想到那些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不计名利的人呢?
大家看,借物不光可以抒情,还可以喻人。借物喻人(板书)在古诗十分常见,让我们来看看这三首古诗。
二、品读古诗 总结方法
课件出示:《蜂》《墨梅》《石灰吟》
1.读:出示三首古诗,背一背,读一读。
从前两首古诗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都在写物,依次填写表格:诗题—物)
2.找人与物的相似点。
A这些物各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找并圈画:《蜂》圈出“辛苦” 、《墨梅》圈出“清气”)
B那么这两首诗仅仅是在写物吗?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他不光在写物,也在写人,或人的品格。两首诗各自赞美了什么人?
诗
物
人( 品格)
《蜂》
蜜蜂
不辞辛劳
《墨梅》
墨梅
不同流合污
生交流,师总结
C为什么用这些物来赞美这样的品格或者人?(有相似点之处)
D哪些词写出二者的相似点来?(课件圈关键词,表格出示关键词)
诗
物
人( 品格)
相似点
《蜂》
蜜蜂
不辞辛劳
辛苦
《墨梅》
墨梅
不同流合污
清气
3.品读《石灰吟》。
师:出示《石灰吟》,这首诗我们没学过,先自己读读,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抽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
A.这首诗中写到的物是——石灰。(课件出示表格第三排)你知道石灰什么样子的吗?(生描述)
B.诗句中哪一个词描述了石灰的这一特点,(横线勾画清白)
C.石灰变成现在这个模样,一定要经历一个过程。 哪几句诗描述了这个过
程,用波浪线勾画。
D.抽生说勾画的诗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艰辛的过程)
E.那些词语体现出这种艰辛,用圈出来(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
身)。
F.面对这种艰辛,石灰表现出来的是(若等闲 浑不怕)
G.此时,你还觉得于谦在这里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
H.是的,他就是在借石灰表白自己的志向,石灰就是他高尚节操的写照。同
学们回到诗中,看看石灰和于谦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
孩子们,让我们走进历史上的于谦,你会有更深的认识。
《石灰吟》一诗里物与人的相似点是什么呢?(清白)
4.找三首诗的共同点。
A这三首诗都在写物,都在借物赞美拥有美好品格的人。
B师小结揭示“借物喻人”的定义——
像这些古诗一样,借助事物的某一特点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或讴歌人品格的方法称之为借物喻人。(出示课件)
C三首诗都是借物喻人(板书 物 人)只要孩子们能像刚才那样找到物与人的相似点(板书 相似点),就能破解借物喻人的秘密(板书 的秘密)
5.总结读懂借物喻人诗句的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三个步骤,解开诗中借物喻人的秘密。首先读诗,知道了所写之物,所喻之人;接着勾画写物的特点的句子抓关键词品读,帮助我们找出物与人的相似点;最后我们一起品出了诗中人物的品格之美。
大家看,找准相似点,我们就破解了借物喻人的秘密。(课件出示:)
读明所写之物 所喻之人
找 抓关键词 找相似点
品 感悟品格之美
三、研读群文 深化感悟
借物喻人的写法,不仅在古诗文中比比皆是,在当代文学家们的作品中也不胜枚举。接下来,我们要用到刚才总结到的读书方法,学习两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品格之美。
课件出示《葵花之最》《白杨》
1.利用学习单 明确任务。
出示学习单,请大家看自学要求,请生读要求。
文本
所写之物
所喻之人
相似点
《白 杨》
《葵花之最》
2.学生汇报。
交流《白杨》
抽学生完成表格。
文本
物
人
相似点
《白 杨》
白杨
边疆建设者
坚强 不软弱 不动摇
(1)出示13段。你圈画了哪些词句(哪儿需要在哪儿出现 坚强、不软弱、不动摇)(2)这段话集中介绍了白杨的特点,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3)是呀,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一株白杨就是爸爸自己,他就是这样表白自己的心的。
(将文中的白杨树换成第一人称“我”)。一段有意思地朗读过后,你发现没有,爸爸已经和白杨合二为一。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扎根在边疆,边疆需要爸爸这样的人,爸爸和他的同志们就出现在边疆。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多么可敬的建设者呀!让我们怀着敬意一起读。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60年前,大批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艰苦的新疆,他们就像白杨,哪儿需要,——示意生接读;
建设者们在边疆会遇到很多困难,他们都像白杨一样——
交流《葵花之最》
(1)接下来我们走进《葵花之最》。汇报表格。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语句,找到相似点的?
文本
所写之物
所喻之人
相似点
《白 杨》
白杨
边防战士
坚强 不软弱 不动摇
《葵花之最》
高原葵花
边疆建设者
不屈不挠 乐观坚强
(2)这就是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这就是在这里坚强生长、勇敢绽放的高原葵花。不,这不仅仅是葵花,这分明就是高原上的——(生接)
四、小结收获,学以致用
1.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在借物喻人的诗文中穿梭:古有罗隐借蜜蜂盛赞不辞辛劳的人,今有许地山借落花生讲述做人的道理;古有王冕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洁身自好),今有袁鹰用白杨表白边疆建设战者的决心;古有于谦用石灰承载自己的——(高尚节操),今有毕淑敏托高原葵花讴歌边防士的——(勇敢坚强)
这些美好的事物,这些美好品格会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这一个个相似点,架起了物与人的桥梁,帮我们破解了借讴歌物喻人的秘密。世间万物千姿百态,我们试着像诗人、作家们一样,找出物与人相似的地方,
来试着借物喻人。
2.寻找物人之间相似点
出示伞:风雨中,小妹妹撑开的雨伞让你想到了什么人?雨伞和人有什么相似点?
出示快递小哥:奔波的快递小哥,会想到什么物呢?(习主席夸他们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用蜜蜂来比喻他们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给你们一个天马行空的机会,你最想赞美哪些人?准备借什么物来赞美他们?相似点是?
小结:你们选物的角度非常精巧,和作家们比一点不逊色,灵感稍纵即逝,课后趁热打铁写下来。
《往期精彩》
(下面发布的是往期《德阳好课晒起来》的节目总汇,老师们赶快收藏起来,任意点击下面的节目链接,大家就可以慢慢学习哦!)
10.《德阳好课晒起来10:外婆》
(温馨提示:“小镜子心语”系儿童阅读推广的纯公益性服务平台,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及时告知我们。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