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如水妈妈 每到年末,我都会有一个仪式——那就是给自己挑选下一年的周历。 日子倏忽而过,有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好像什么没都没做,就已经过去了好久好久。这个富有仪式感的小动作,提醒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过去的一年我做了哪些,未来的一年我打算怎样做。 而各种年历、月历、周历中,我又最爱周历。因为一年的时间太久了,每次规划的很宏伟,但是实现的却没有多少。周历不长不短,7天一个轮回,可以把
作者:如水妈妈
每到年末,我都会有一个仪式——那就是给自己挑选下一年的周历。
日子倏忽而过,有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好像什么没都没做,就已经过去了好久好久。这个富有仪式感的小动作,提醒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过去的一年我做了哪些,未来的一年我打算怎样做。
而各种年历、月历、周历中,我又最爱周历。因为一年的时间太久了,每次规划的很宏伟,但是实现的却没有多少。周历不长不短,7天一个轮回,可以把一周的事情规划一下,做起来立竿见影;放到一个月、一年的长河里,就能看见成效。

而2023年的周历,我选择了周历《听见》。
为什么是它?有三个理由:
我自己是深度用户,这是一种鼓励。
平时太忙,我喜欢碎片化时间听音频,周历提供了资源。
设计很精巧,集周历、收纳、明信片、装饰为一体。
而这三点,用在时间中,恰好也可以“上价值”:
敢想:为什么不是你?
用真的蛮久了。
起初是使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会搜索找到答案,平时会追追热榜,看看有什么比较大的新闻。
再后来入坑,追了《版十万个为什么》、咖啡、科学盒子,也因为各种活动拥有了版的小看山、地垫、包包。
所以~已经成了一种我喜爱的品牌、Logo。
而这个明明确确有logo的周历,附送如我一样的创作者的精品课程的音频。这次会也是一个鼓励——也许有朝一日,我的课程也能成为精品呢?
既然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人到中年,敢想也是一种能力。
去做:相信时间的力量
这句话曾经很火,现在似乎提的人不太多了。但我却觉得很有深意。
你看,以前我的家离单位远,通勤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我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听音频、看书、写文章。一年下来,积累挺多,也慢慢输出文字,自己进益很多。
我儿子也一样。我一天天陪着看绘本、读英语、搭积木,慢慢的,儿子能听懂越来越多的英文动画,也能和老师做一些交流。
所以,敢想还要敢做,还要持之以恒的做。
《听见》就摆明了这样的态度。那些音频所传递的知识,充实了漫长的岁月,也让积累一天天变多。

《听见》附送的音频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有历史、文化、音乐、管理……什么东西多多少少懂一点,总是好的。感兴趣的东西,还可以以它为支点继续拓展。

每天翻到一张张卡片的背面,感兴趣的内容扫描二维码,听一听音频。
做好:好的内容一定会换位思考
我自己也会码码字,分享一些育儿的经验。我也逐渐体会到,那些点赞收藏多的,一定是换位思考过的,也是用心了的。
比如,《听见》作为“桌面好物”,颜值、收纳、知识分享都具备。

内置抽屉,我的钥匙、小物件有了放的地方。

卡片颜值能“打”,堪比明信片。正面插画多元,配合了音频主题,又可以做周计划;反面有年计划和留白,做音频心得、随笔、便利贴都可以。
所以,在新的一年,我在自己梳理的时候,能不能更多的换位思考,输出一些更实用的内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敢想、去做、做好,期待更好的自己。